近日,笔者从全州县耕地保护暨田长工作会议上获悉,该县今年1至4月份通过撂荒田复耕、退“园”还田,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近3.5万亩。目前,全县早稻粮食种植面积超100万亩,预计粮食产量30万吨以上。
黄沙河镇石城村撂荒田复耕一角,早稻长势喜人
该县实施田长制以来,采取“长牙齿”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全县形成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村三级田长+网格员”2197名的耕地保护责任网格体系。从田长到农户,层层相互监督,协同整治耕地抛荒弃耕、保护耕地资源。严格监督考核,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以卫片执法为抓手,充分利用“田长巡”APP,加强日常巡查,强化耕地撂荒监测管控,对乱占耕地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处理。积极拓展“田长+”工作方式,通过设置田长制公示牌、宣传标语、用好媒体平台等方式将耕地保护政策送入千家万户,强化全社会保护耕地意识。
据悉,2022年该县首次实现全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零新增”。完成治理耕地“非粮化”面积17500.05亩,其中完成治理撂荒地面积9091.68亩,填塘复耕面积500亩。粮食生产总面积110.8万亩,生产粮食40万多吨,实现粮食12年连增。根据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成果显示,该县耕地面积45628.86公顷(上级下达全州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45499.51公顷),2021年耕地面积较2020年净增加31.64公顷,2022年耕地面积较2021年净增加53.4公顷,耕地面积实现连续两年净增加,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村民在田间除草
该县表示,将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从源头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党政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各级田长、耕地保护网格员配备到位,全州县已初步构建形成了“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