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政务要闻

冬修农田水利正当时 筑牢粮食生产根基—— 全州县吹响冬修农田水利建设“冲锋号”

2023-12-28 08:47     来源:全州县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管理股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粮稳则天下安,水利兴则农业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入冬以来,全州县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抓住当前有利天气,迅速掀起水利冬修的热潮,为来年粮食生产和相关农产品增收夯实水利基础。

施工队正维修灌江引水总干渠 邓 琳 摄

眼下正值冬修农田水利的黄金期。日前,广西全州县冬修农田水利现场会在灌江引水渠源头坝首举行开工仪式,全面正式吹响了冬修农田水利建设的“冲锋号”。连日来,该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按照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暨秋冬“三农”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对标稳进提质攻坚行动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抢抓冬季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夯实该县粮食安全根基。 补齐短板 统筹推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硬支撑”,对于全州县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而言尤为重要。

近年来,该县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在打通江河湖渠库“主动脉”的同时,进一步疏通“毛细血管”,让纵横交错的河湖、沟渠互联互通,构建起引、蓄、灌、排相结合的江河湖库连通的工程体系,有效恢复和改善全县水生态系统,助力农业生产,助推乡村振兴。未来3年,该县将实施总投资约22亿元的病险水库加固、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水利攻坚工程,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据了解,2023年该县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创6年新高。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提升改善,各灌区改造深入开展,农田灌溉、防洪排涝能力持续增强。目前,该县有万亩以上灌区8处,骨干设施完好率达85%以上,有效灌溉面积70余万亩,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

成绩来之不易,一些短板仍需补齐。近日,全州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行动的通知》,在全县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行动,扎实推进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重点开展渠系建设、沟渠清淤、田间道路、灌排泵站、农田设施养护等工作,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部门联动 掀起热潮

蓄水如蓄粮,修堰如修仓。连日来,广西全州县自然资源局会同水利局、农业农村、各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县上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持续掀起冬修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新热潮,积极推动田块平整、田间道路、农电设施、农田防护工程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 笔者在灌江河引水灌溉工程升质改造施工现场看到,围绕“防洪、排涝、灌溉”的功能定位,施工单位采用人机结合等方式对灌江河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清障、清淤、疏浚作业,呈现出一派冬修水利的“火热场面”。 “灌江和磨盘灌区是全州县最大的引水工程,主干渠6条,共长169公里;支斗渠57条,共长200多公里,灌区总面积16.58万亩。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项目就是全州县十大目标攻坚工程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惠及蕉江、安和、石塘、两河、枧塘、永岁、黄沙河等11个乡镇50多万群众,极大提升灌区灌溉面积,为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全州县人民政府县长邓世文介绍说,项目建成后,灌溉区农田水利用率将达到85%,有效灌溉覆盖率将达到100%。

改造前的五里排河 唐柏林 摄

该县在加强重点水利设施维护升级改造的同时对小流域水土保持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笔者来到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了解到,该项目已建成五里排河生态护岸2.6公里;沿岸步道610米,改造堰坝2处,新建木桥1座,鱼塘整治2处(含九曲桥2座),水车改造1 座,配套下河码头及安装太阳能路灯;南一江生态护岸2.65公里,休闲小广场1处;封禁治理37.14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14平方公里,保护农田625公顷,保土效益达每公顷37吨,蓄水效益达每公顷2824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将达到85%,有效灌溉覆盖率将达到100%。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已改造好集休闲灌溉一体的五里排河 唐柏林 摄

建管并重 长效管护冬修水利离不开群众支持。眼下,该县在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参与冬修农田水利建设大潮,全县各乡镇农民参与建设热情持续高涨。

“今年,我种了2380多亩双季稻。由于今夏的持续干旱造成水库水源不足,给晚稻产量带来一定影响。”种粮大户全州红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春说告诉笔者,“11月底,田里的晚稻已全部收割完成。入冬以来,我投资60多万元把老旧灌排泵站渠等水利设施都检修了一遍,为小麦和收籽油菜播种等冬种生产打好基础”。

近年来,该县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临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部分灌排泵站渠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后续管护存在困难,特别是遇到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农田生产效益。

农田水利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对此,该县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在全力建好管好高标准水利设施、农田的同时,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积极组织村集体、种粮大户等受益主体,及时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修养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目前,该县共有5个水利管理处,20多个水管站所,近200多名管理人员,与村级放水员协同负责本区域的农业用水管理,以及对村集体所有的灌溉泵站、灌排渠道、放水阀门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工程监理人员在检查新农田排灌沟渠质量 张七三 摄

沃野绿畴织锦绣,踔厉奋发绘新景。全州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破解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